中国大陆
习近平的“神隐“到底意味着什么?
王恒涛 (08/12/2024)
近来,关心中国政局的海内外人士们注意到,习近平好像已经“神隐”将近两周的时间了!这引起了各方人士“繁花似锦”地猜测:有的说,习已经“不在人间”了;也有的说,习已“被军方控制”了;还有的说,习“患了家族遗传的疯癫症,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,整天发脾气,导致中风,昏睡不醒,目前正在某地接受秘密治疗”;更有的说,习由于早年酗酒无度导致肝硬化,在接受肝移植治疗后出现强烈排异现象,“(预后)情况不太妙”,云云。
总之,这些都反映出了一种广泛的舆情、或曰民意,即好消息不多,都是些要么咒他死,要么盼他出现不测的负面消息,官媒说那都是些“谣言”,可民间则说那都是“遥遥领先的预言”,即“遥言”。
习近平的“神隐”现象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猜测。的确,每当发生重大事件时,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习近平就会消踪灭迹一段。这种行为在中国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。让我们回顾一下 –
1)习“神隐”的“历史痕迹”:
-
习近平的“神隐”由来已久。例如,2012 年 9 月,就在他上台之前,他突然消失了近两周,取消了与外国领导人的预定会晤,而官方却没有对之作出任何解释。
-
“明镜”电台8月11日报道,香港大学“中国传媒研究计划”曾对习近平自其2012年11月上台后的2013年至2022年5月19日期间“神隐”(即习的全名和主要官职称谓未在“人民日报”和“新华社”等主要党媒中的出现)的次数进行了深入调研,其结果显示,习在这段时间内竟“神隐”了近500天/次!
-
笔者则认为,属蛇的习近平素有“行踪诡异”之称,其每次“神隐”都有其政治目的,要么是为了躲避来自其政敌的暗杀之箭,要么躲避不利的政治风头,因此不应把他的“神隐”太当回事。但是,一旦“神隐”过长(像眼下这样),也就意味着可能“出状况了”。
2) 习“神隐”的基本模式:
观察人士注意到,当影响民生或安全的重大问题出现时,习近平往往会失踪或避免露面,例如:
-
2017年末北京大规模驱逐所谓“低端人口”时,习近平保持沉默,同时诡异地将大众的注意力引导到了当时的“厕所革命”上。
-
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初,习近平在关键的两周内“神隐”,下落不明。
-
2021年,郑州发生严重洪灾,造成数百人死亡,习近平却现身西藏。
-
2022年4月,上海全城陷入严格的封锁措施下,而习近平却悠闲自在地“视察”了海南岛。
3)如何解读习的“神隐术”:
一些学者认为,习近平的行为反映了共产党体制的固有缺陷。党掌握着真正的权力,但其领导人往往是隐形的。
-
习近平倾向于与危机保持距离,可能与他强调个人权威和不可侵犯性有关。
-
与前任领导人偶尔亲临灾难现场表达关切不同,习近平似乎更注重维护党的形象和自己的权威。
-
2022 年时,在参加乌兹别克斯坦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后,习近平消失了十天,引发了关于“中国政变了”的谣言。同样,官方没有提供任何解释。
4) 如何看待习“神隐”的实际效果:
有趣的是,习的“神隐”往往产生出“事与愿违”的结果,例如 –
-
2022年5月,习也曾神隐了一段时间,而李克强却在5月17日罕见地登上了“人民日报”的头版;5月14日,“人日”和新华社还在之前的5月14日全文刊登了李克强在国务院廉政会议上作的近万字谈话,致使民间广泛切盼出现对习极为不利的“习下李上”的局面。
-
7月28日,“人日”头版不但没有刊登习近平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,反倒在其右上角“最显眼”的位置放了一张煤山的照片,而那里正好和明朝末代皇帝崇祯之死有关,如果这是习的“有意之举”,那岂不是有意让人将崇祯的结局与现实中习的下场相联系,而浮想联翩吗?!
-
无独有偶,7月15日,中共20届3中全会开幕的当天,新华社推出了万字吹捧习近平的文章《改革家习近平》,但是在3中全会结束前该文就被全面从网络中下架了!有人解读说,谁都知道习绝不是什么“改革家”,因此有人把它的下架解读为“低级红、高级黑”,“马屁拍得太过”了,也有人认为这些相互矛盾的传言实际上是中共高层相互攻击的武器,更有人联系习的“长神隐”,解读为“习大概率是真的出(身体或政变的)状况了”。
5)全球比较:
-
习近平的行为并非独一无二。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与外国领导人和官员保持距离,即使在与疫情相关的会议上也是如此。
-
习近平的领导风格混合了“低调”和“全面控制”的相互矛盾的元素。他似乎把党的利益(但实际上是个人的专权)放在第一位,而不是国家或人民的利益。
总之,习近平“神隐“已成为广泛猜测的话题。虽然官方消息人士称这些是“谣言”,但公众舆论仍然众说纷纭。无论是习的“蓄意谋略“,还是中共制度上的”系统性缺陷“,习近平的领导风格继续引起国内外观察家的广泛关注。